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年来、可能20年来,作为知识众筹的典范维基百科从未受到过有效的挑战,特别是在谷歌的创始人的保护下,我们无论谷歌什么,维基百科的词条总会位列搜索前位,这是实力,也是科技界对于知识免费、特别是百科知识众筹的最高待遇。

 但是从ChatGPT发布以来,谷歌对维基百科的这种保护正在失效。最明显的是,维基百科的流量正在快速下降。维基百科,这个由数百万匿名编辑者合力铸就的数字巴别塔,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存在危机。它的流量——这个维系社区活力的命脉——在过去两年里持续下滑,据维基百科基金会最新报告,20255月至8月的人类页面浏览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

 而这个流量的下降,也使得这种知识众筹的核心宝藏失去动能,这就是网上百科的创作者们正在失去动力,并开始退出创作这个世界最大的网上百科的兴趣圈。

 如同本人上一篇博客《答案经济及未来》所言,当答案随手可得,人类探索答案的过程便受到了系统性的挑战。最坚定的知道分子正在失去创作网上百科全书的兴趣,因为他们不可能再在创作百科词条时,受到智慧的尊重,甚至于这个智慧正在开始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因为我们人类的智力在人工智能的挑战面前,由万物之灵,降级为万物之一。

 另外一个非哲学意义上的挑战是,网上百科的准确性也在受到大语言模型的威胁,网上百科的准确性靠人类最原始的证明方式来实现,这就是辩论,你说是这样,那你就来证明它;你拿出论据来(在网上百科上通常是引用)。但是今天,全网充斥的chatbot杜撰、虚构的内容,正在全面污染这些“引用”,不仅最优秀的编辑难以识别,就连事件的当事人有时都会被虚构的事实蒙蔽。人为的谎言与“机”为的谎言已经在编辑人类的历史,人们宁愿听信答案,而对深究过程不再有兴趣。

 回溯维基百科的起源,我们会发现它的成功源于一种乌托邦式的信念:知识不应属于精英,而应是众包的公共财产。2001年,吉米·威尔士和拉里·桑格创立了这个平台时,它只是一个大胆的实验——一个由志愿者驱动的、不断更新的百科全书。不同于传统百科如《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威主义,维基百科拥抱了中性观点可靠来源的原则,通过无休止的辩论和引用链条,确保每一条信息都经得起推敲。到2020年,它已积累超过600万英文词条,覆盖从量子物理到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搜索引擎的王冠明珠: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曾公开赞扬其作为知识的灯塔,并在算法中优先推送维基链接。这不仅仅是技术偏好;它是科技界对开源知识的致敬,一种对人类集体智慧的信仰。

 然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202211月的那个寒冷的夜晚——如同一场数字地震,震动了这个平衡。维基的访问量从2023年起开始滑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最像ChatGPT输出的文章——即那些事实密集、易于摘要的条目——流量下降尤为剧烈。

 眼下,这种趋势已演变为系统性危机。谷歌的AI概览(AI Overviews)和类似工具,进一步蚕食了维基的读者群。用户不再需要深入百科的层层引用;他们只需问一句二战起因是什么?,便得到一份现成的、AI润色的摘要。这听起来高效,却在悄然瓦解维基的核心动力:社区的参与。编辑者——那些知道分子,维基的脊梁——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维基百科的活跃编辑人数自2022年以来下降了15%,许多资深贡献者公开表示,创作的乐趣已荡然无存。

 为什么?因为在答案即服务的时代,百科词条不再是智慧的竞技场,而成了AI的原料库。想象一位编辑,花数小时搜集来源、辩论事实,只为完善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条目;如今,这篇文章很可能被ChatGPT“消化后,以一种简化、甚至扭曲的形式吐出给数百万用户,而原作者的努力却无人问津。这种无偿劳工的感觉,不仅挫败了热情,还引发了存在焦虑:如果AI能生成类似内容,为什么还要费力维护一个过时的百科?

 回望中国,百度百科也正在面临同样的危机。中国式的“答案经济”,丛林般的大语言模型,不但侵蚀了百度搜索的商业模型,让百度百科的独特地位也难以保持。百度的中国网上百科霸主地位由唯一,降级为之一。同维基一样,费劲编辑百度词条正在变得价值缩水,而复杂的维护方式,更让百度百科变得越来越不流行。既然,用户要找的答案可以自动生成,何苦要费力求助于搜索呢?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是一个人类的困境,而非个别企业的困难。

 这场人机智力游戏中更深层的哲学困境在于,在答案经济中,人类从求知者降格为消费者,而百科全书——这个曾激发好奇的引擎——成了多余的附件。正如我儿时看向一套图书馆宏伟百科全书的渴望,变成了如今一句漫不经心的提问,且不再珍惜答案……

 

话题:



0

推荐

周鑫

周鑫

124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

住在上海。历任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编导,SMG驻香港记者,第一财经北京分部主任,财新传媒助理总编辑,一财英文版Yicai Global总编辑兼CEO。2008年至2017年间曾赴索马里、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叙利亚、乌克兰等等战争和政治动荡的核心地带采访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