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个朋友为自己儿子在小学的处境而苦恼,他说儿子的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向他儿子借东西,一会儿是笔,一会儿是本子,一会儿是书;他说他的儿子很笨,总是乖乖地借给他。有一次考试,他儿子把自己的笔借给了这个同学,结果自己没有笔完成考试,只好趴在桌子上哭。那么,他的儿子为什么总要把东西借给这个同学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同学威胁他的儿子,如果你不借给我,我就告诉全班同学,你很小气!

 原来朋友的儿子、一个小学生被别人用自己的名誉给绑架了。其实,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害怕这种简单的道德绑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会因为害怕自己被别人称为“小气”的人,而甘愿受这种无理的“勒索”的。朋友说,班上95%的小孩都不理会这个小孩的“借东西”,就自己的儿子傻。那么,是他的儿子真的傻吗?不是的,其实他儿子是一个绅士,常人看来的“傻”是他的儿子为维护自己的名誉付出的代价。

 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成功的方式,或者说叫一种不怕失败、不怕拒绝的对话方式。就是出卖自己的尊严,同时绑架对方的名誉,以图获利。其中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成功的企业家经历了100多次的拒绝,终于公司在美国上市了、发了大财云云。那么这种对话,是如何取得成功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像这个朋友儿子的同学那样,首先放下自尊,以一种低姿态向别人借(讨)东西;然后,在别人出现犹豫时,即毫不留情地绑架对方的名誉,你要是不借给我,我就告诉全班的人“你小气”。这时候,你如果在乎自己的名誉受损,就只能出借了。为了避免这种无端的损失,很多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教会了、或者自动学会了不要犯“傻”,不要为了维护自己这种名誉,而接受他人在财务、或者其他事情上的勒索。

 由此,我这个朋友上小学的儿子的班上的情形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整个班上只有一个同学在搞这种出卖尊严、绑架他人名誉的勒索,是少数;同时,也只有一人宁愿为自己的名誉,即不被称作“小气”,去买单,也是少数;而剩下绝大多数同学则既不干这种卖脸求财的怂事,也不愿为维护自己不小气的名誉花本钱。这似乎也比较符合成人世界中对这三种人比例的认知。

 去年我住在法国的那段日子,我开始自学法语,结果发现学法语不开口说不行,学得很困难,必须有人交流,但我找不到人。一些国内的亲友说,你太笨了,人在法国,随便不就找个人可以说话了吗?听了这些,我也想试试,随便找个人说说话。但是我发现,你还真随便不起了。除了商店里售货员、餐厅里的服务员以及房东,你几乎找不到什么理由与其他的人说话。一方面,确实是我交流的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我真没有办法在一点理由都没有情况下,向陌生人开口。最终还是花钱报了一个法语班,才渐渐学起来。

 这段日子里,我曾经有一个强烈的心理预期,即像我那位朋友的儿子的同学“借东西”一样,找一个不用花钱、又可以陪我说法语的“好心人”来当我的老师。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是做不到的。因为,就像朋友儿子班上的同学一样,有95%的人根本不愿意为一个外国人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我如果要成功地找到这样的免费老师,唯一办法是找到那5%绅士,同时,我还必须找到一个办法绑架其名誉(或者荣誉)迫其就范。当然办法是一定有的,多数不想花钱的中国学生的办法是:在没有任何信仰前提的情况下,参加某个教会组织,在该组织的互助活动中以对一种信仰伪装出一种虔诚来“绑架”帮助其加入这一组织的当地人的名誉,获得学习语言的机会,常用的说法是“我真的非常努力融入你们,但你真要帮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做法屡获成功,以至于常会在一些大城市看到年轻的中国学生不自然地掺活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仪式中。

 我的朋友始终在想办法让他的儿子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别管那个总是借东西的小坏蛋去别人那里说他什么,不要在乎那个“不小气”的名誉,再也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借给他。但是他的儿子真的是个绅士,不但到了中学还常常因为同样的理由被人勒索,甚至到了大学,也依然像小学时那样傻的不行。因为他是住校的本地生,每周都会回家带一些吃的回学校,结果爸爸妈妈发现自己儿子越带越多,就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原先是分给自己宿舍的同学的,现在有其他宿舍的同学也来要,如果不给,别人会说他小气的,不好…… ”朋友感叹,自己的儿子到了大学也没有变,还是一样笨,但他的同学们中借东西、要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

  

话题:



0

推荐

周鑫

周鑫

118篇文章 44天前更新

住在上海。历任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编导,SMG驻香港记者,第一财经北京分部主任,财新传媒助理总编辑,一财英文版Yicai Global总编辑兼CEO。2008年至2017年间曾赴索马里、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叙利亚、乌克兰等等战争和政治动荡的核心地带采访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