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很多人以为那些经常作恶的人,一定心理负担就很重,比如身负命案的死囚;一些诈骗的惯犯;再比如天天以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向上级逢迎的人…… 但是,你以为他们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只不过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就是,要是我杀了人,那会多么的可怕啊; 要是我参与了诈骗,那每一天还能再睡得着觉吗; 要是我那么不要脸地拍领导马屁,那怎么还有脸与周围的同事与亲人们相处呢?

 

然而,这种长期以来“将心比心”式的假设,蒙蔽了不少人。在无数次与杀人犯(特别是连续杀人犯)、诈骗犯,以及卖淫者的面对面采访中,我一步一步地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有过的那种“将心比心”式的假设。一次,一个杀了20多人的连续杀人犯坐在我的面前,他坦然、自信的有点令我震惊,你在与其交谈的那一刻,只觉得杀人这件事、与身陷囹圄只不过是他人生计划自然而然的两部分,毫不值得惊奇。我问他,“你杀了这么多人,没有心理负担吗”? 他长叹一声,答道,“多了也就习惯了”。就像一个杀鸡的摊贩在说自己摆摊的经历。

 

我曾经还去过不少著名的假货村(也许叫假货乡、假货县也不为过),这些地方家家户户,日日夜夜开足马力在生产各种假货,从吃的到用的,无所不包。他们将化学剂加到了自来水中做成了假的芬达;他们把奇特的配方放在一种腐败物中制作成了化妆品; 他们用完全不能接触人的化工原料,做成了衣服;他们还用水银与水混合制作成了治疗性病的“神药”; 他们甚至还“发明”一种让鱼起死回生的药物,长途跋涉、濒临死亡的鱼,在鱼箱里奄奄一息,一把这种药撒下去,鱼全部都活蹦乱跳起来。在这些地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里的人里有过一点对于造假害人的纠结,反之,他们当中有一种深深的遗憾,遗憾什么呢?有的人在遗憾,上回的出货量太小了; 有的人则在遗憾,干迟了,市场都快饱和了;更多的人在嫉妒,他们嫉妒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张某“搞得大”,现在成了大富豪;他们还嫉妒李某不仅“搞得大”,他家的儿子还与“搞得更大的赵某”的女儿结了婚,现在是“强强联合”啊!

 

与前面的杀人者一样,造假不但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更是他们一种人生的成就。虽然这种成就,有时也会面临牢狱之灾,但更多的时候,一次冒险就可以跨越“贫富”,多次冒险就有可能会登上某某富豪榜。面对这样的“好事”,他们的心里会有的唯二的负担,只能是倒霉啊,这回被没收了; 唉,搞得少了,要是“环境”好时,再多搞一点,现在就发达了……

 

在他们眼中,那些怀着“好人有好报,坏人下地狱”的心理负担的人,只不过是群没有能力的“Losers”!渐渐地,这个世界也就被“他们”左右了。就像几乎每一个连续杀人者,都会为自己的行凶,找出无比充分的理由的一样,造假者们、骗子们,也总喜欢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迫不得以、走上生意道路的艰苦奋斗者。甚至大多数时候,他们可以一边用春秋笔法编造自己那“充满荆棘与玫瑰”的人生,一边将自己真正做过的一切全部忘记了,不是假装地忘了,而是真正的忘记了。

 

一个明明就是靠卖毫无功能的假药骗人起家的企业家,转型房地产之后,靠在银行贷款的“成功”多次斩获“某某首富”,居然现在常常以布道者的口气在劝慰人们要有“敬畏之心”。你真是不得不佩服他进入了人生的2.0时代!列宁说,忘记历史就等背叛。对多数人,忘记过去不但不是什么背叛,而简直是意味着成功,甚至忘得越快就意味着越快的成功。

 

人性让我们有一种纠结,这是一种由于对作恶的不安而产生的纠结与焦虑。据说,高级一点的哺乳动物都会有一点,但人的这种纠结和焦虑最多也最复杂。而这种纠结与焦虑通常来自于,我们对于之前所作所为的后悔,和对未来有可能所作所为的恐惧。有人说,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有人说,这是人生体面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大多数人会有本文开端的那种假设,就是假设人人都会有这种作恶的纠结与焦虑。

 

但是事实上,形形色色地人生向我们证明,起码有那么一大群人、甚至其中还有被世人认为是“成功者”的一群人(其实更多的普通人也是一样),从来就没有过这种纠结与焦虑。就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向他们认真地学习了。因为,假如这种纠结与焦虑一方面没有办法为我们带来世俗的成功,另一方面,它又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的话,这种所谓的人性又有何用呢?对不对啊……

 

记得多年前,还有对于卖淫妇女的收容制度时,我第一次去这样一个大型的收容所采访。采访前,我对自己进行一番心理准备: 一群为生活所迫、逼良为娼的女孩们,在很小的年纪就尝尽了人生的苦难…… 但进入这个收容所的第一步,就立即让人震惊了…… 在没有任何组织的情况下,一车刚刚送达的女生正在做各种新娘出嫁、洞房花烛夜的游戏,更多的人正在互相比较过去一年谁挣得钱更多。一位管教干部对我说,在这里,她们不过是在认识朋友,等出去之后,到能有更多钱挣的地方去重要开业罢了…… 也许、也许,这里有生活所迫的因素,但对多数人,这不过是她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和那个连续杀人犯说得一模一样,开始有点害怕、有点不习惯,“多了也就习惯了”。

 

事实上,我们无形与有形之中,都会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接受到一种特殊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什么呢?就是让受教育者卸掉灵魂,及其所带来的负担。对作恶无痛,对羞耻无感,就是这种教育的最高目标。我曾经有一位男同事,每当遇到上级的批评,就显得无比兴奋,特别喜欢用羞红了的脸,和一双真诚的小眼透过那付脏乎乎眼镜,望向上级批评者,可以看出来他真的是在享受…… 我非常好奇,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呢。后来,我了解到,此人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早在很小的时候,就懂了对上级的妥协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因为“凡事都要听老师的,听了老师的,错了也不是你的错”啊!

 

另一位,几乎在所有的人面前都表现出一致的冷漠,似乎他永远只有一个表情,脸上的表情肌就像瘫痪了一样,又像每一个他遇到的人,就像是他在面对于一场考试一样,老师的教导就是“不能偏科,要门门考得差不多”。永远不用自己的表情的告诉别人自己的情绪,就如同一个可以冲过高考线的平均分,早就是他一生的信仰了……

 

 

与那些个连续杀人者、造假者和收容所里的卖淫女是一样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在上级面前永远不存在羞耻,在人群中永远不存在表情…… 渐渐地羞红的小脸成了老脸,冷漠的小白脸成了老白脸……

 

人们拷问灵魂,也许就是因为灵魂常常是我们人生最重的负担,它让你作恶之前下不了手,让你造假之前害怕出事,让你诈骗之前担心被抓,让你被辱骂时愤怒还击,让你看到别人痛苦时会不安,让你看到友情时会微笑…… 这一切是人生多么沉重的负担啊,有了这么多的纠结与不安,你怎么面对得了人生的考卷呢……

 

 

 

 

话题:



0

推荐

周鑫

周鑫

118篇文章 44天前更新

住在上海。历任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编导,SMG驻香港记者,第一财经北京分部主任,财新传媒助理总编辑,一财英文版Yicai Global总编辑兼CEO。2008年至2017年间曾赴索马里、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叙利亚、乌克兰等等战争和政治动荡的核心地带采访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