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个由视频及其衍生社交所统领的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当下的视频制作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值得注意呢?最近有不少人与我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参与各类视频制作、及开发形形色色的视频产品有很多年头,很多固守观念确实不断被颠覆,在回答和思考了很多问题之后,觉得就当下的视频制作市场而言,还是有一些方法论可以推敲。

 一、短视频的来源问题

短视频是如何来的呢?几年前,多数人还是以为短视频就是把长的搞得短一点,从一个长节目当中截出一些观点,从十几秒到四五分钟不等,供一些社交媒体去传播吧。这种作法,今天很多机构还是这样做的,比如各个电视制作单位,还有一些有长视频资源的单位。大家各自养了一些团队,或者外包,将节目进行分拆,再推到社交媒体上去。

 但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这种做法面临挑战了。挑战的原因在于,大量的视频社交工具的兴起,这些视频社交工具颠倒了视频与文字在社交媒体上的地位,以一种视频为主的强姿态展开社交,这与过去的文字社交平台大大不同。现在无论中外,已经有多款工具,让人们可以完全以固定时长、或者不完全固定时长的短视频来展开社交。就中国和印度,甚至一些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非常受欢迎。

 这种社交工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短视频产品不大有可能从一个长的节目中剪出来,再放上去。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语境完全不同了。在微信、微博、推特等平台下,是由你的文字先交代语境,然后用户再看视频,这是一个逻辑。而现在,规则变化了,文字几乎不需要了,展现给用户就是直接的视频。可以注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短视频,都是为了那十几秒或者几十秒来专门生产的,他们一个最大特点是,摆脱了文字介绍的羁绊,大家透过一个表演,可以直接看明白发布者(通常他们也是表演者)的意思,当然有的时候这些产品的内容是有粗俗等问题的,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另一点是,由于这种创作本身就是针对短视频及其社交平台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病毒式传播效果要远远大于那些将长变短,凑观点式的传统短视频产品。用通俗的话说,过去那种长变短的短视频也就是隔三叉五碰巧了火一个;而现在的一些抖音、快手产品,则有大量的成为烧脑神品。这里我们不对这些内容做评价,而只想说明,视频社交平台的出现让短视频的用户体验方式变化了。人们需要在新的逻辑中体会你的短视频产品,老路子可能就要走不通了,如果你是专门制作短视频的单位的话。

 现在高传播率的短视频产品,必须要针对此来专门打造,不然的话观众不会买的你账。这一点,有更多的迹象表现出来的是,它们正反过来影响那些以文字为主的社交平台。这个问题可以待今后再议。

 二、视频制作手段的问题

总体而言,由于去中心化前提下渠道免费、制作工具免费、发布手段简单等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在成为视频制作人员(或者潜在的)。在大量的视频出现的时候,特别是当它们在社交媒体上像蝗虫一样出现时,制作手段也发生骤变。

 我注意到最近三个月来几乎所有的最火爆的突发事件视频都是由手机录制的,如果再往前推一年,情况估计也差不多。这说明,起码在突发事件上,传统视频制作单位(指由专业团队执行的)已经全面让位于了手机用户们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看电视播的社会新闻,都是一堆晃来晃去的手机作品了,而画面一旦到稳定下来的新闻画面,就是电视工作者拍的,但又没有多少人要看的了。现场的新闻由在场的人来记录,而无需记者,带来的是对视频制作手段的改写。

 现在问题是,如果手机已经可以完全替代突发新闻的拍摄的话,它还可以取代其他吗?事实上是可以了。这里我想举一些YOUTUBE上的例子,YOUTUBE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视频自媒体,这些作品完全是由手机制作的,效果不错,订阅数众多。这里我想顺便指出的一个问题是,国内的视频社交发展快速,但是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与YOUTUBE相比的视频社交大平台,也许是过度的商业化让国内视频平台在技术上开发乏力吧。毫无疑问的是,YOUTUBE已经是所有视频制作人员最容易入驻的平台,你只需一部手机。在一个由YOUTUBE发布的钢琴教学视频(这个系列节目有超过100万人订阅)上,我们看到,就算在钢琴这种严肃教学领域,手机作为制作手段,也已经可以完全替代所谓的专业制作机构。

 视频制作交给了那些有观点、有知识,或者有内容,又想发布的人,而这些人是用自己的手机自己录,还是等待专业制作机构的邀请,就成为了最后一个问题。

 三、视频内容制作方法带来的问题

最近我注意由一些医生朋友自己制作手术视频大受欢迎,这里手术视频,还成为了这些医院及医生自我宣传的最好产品。一个简单拍摄的治疗青春痘的视频,就可以获得上百万的观看。这意味着一点,我们过去以为是由视频的生产单位掌握了这些节目的IP,而现在可能不是这样了,IP掌握在了这些做手术的人、做菜的人、写书的人等等等等的手中,假如你仅仅是个制作单位的话,你现在可以获得的IP资源在大大减少。

 上文我谈到了短视频的制作因视频社交而变问题,在这一节我要谈谈什么是视频社交不再惧怕长视频。过去,无论是什么样的视频制作机构,电视台、自媒体等等,都会觉得将冗长的一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讨论挂上网是件极不可思议的事。但是今天情况变了。

 还是以YOUTUBE为例,越来越多的有关人文科学、有关比特币、有关历史问题的长达一小时、甚至几个小时的视频大受欢迎。有一点媒体经验的人都会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但是观察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一、视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工具,这点不多说,因为多数人可以想到。另一点是,在任何一个互联网播放器上,选择听和看哪一段,已经交给了用户来选择,他们可以快速略过不要的,详细、反复收看他们认为重要的:视频网站将剪辑权交给了用户,他们可以自己研究视频的取与舍。

 这一点非常重要,相当于你只要将所有的内容不加剪辑挂上去,而节目的编辑思想由不同的用户自己来决定、来处理。

 就以上三点,对当下视频制作的方法有这样一些建议。

 首先,中心化的观念要进一步的去除。比如以主持人为中心、以制作精致为中心、以发布渠道为中心等等,与中心化相关的观念都要去除,或省放在次要的位置。你做一个节目不是找一个中心,或者突出一个中心,而是传播为先,到底可以吸引多少人来看,这是唯一的目标。而任何中心化的想法都有可能妨碍你这个目标的实现。

 其次,发动更多的人拿起手机来拍,而不是让更专业的团队去到更多的地方拍。中心化的产物,比如主持人、制作单位、中心渠道等目前最后一点残留价值是什么呢?就是让人们看到这些中心化的产品被拉到大众中去“嗨”起来。主持人主持完节目,请记住,你拍的抖音会比你的节目还重要;搞访谈的,要记住,大部队撤离拍摄现场之后,你的手机不应该闲着,它拍下来的东西可能比你的节目更重要。

 第三,积极地开展对于短视频产品的研发。15秒的怎么拍、20秒的怎么拍、30秒的怎么拍…… 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踏实的研究起来了。人们对于就着烧脑音乐舞动很快就会变成思考,这是人类的天性。那么我们怎么就做自己的产品呢,要动脑子了啊!

 最后要说明的是,那些将视频产品推向极至唯美和文艺的视频制作者是另外一个讨论的范围,他们就好比我们当中的那些小说家、画家,视频制作的普及化、就好比当年大家从文盲都识了字一样,会将他们推向另外一个独特的领域。

 

话题:



0

推荐

周鑫

周鑫

119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住在上海。历任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编导,SMG驻香港记者,第一财经北京分部主任,财新传媒助理总编辑,一财英文版Yicai Global总编辑兼CEO。2008年至2017年间曾赴索马里、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叙利亚、乌克兰等等战争和政治动荡的核心地带采访报道。

文章